轎車的平衡桿按照其目的與功能訴求不同,分以下幾種:
1.前輪下擺臂
——設計安裝于前橋與前輪的單獨連接,主要作用是負責控制前輪的內外側傾角;
2.方向前束平衡拉桿(原車必備配件)
——設計安裝于兩邊的前輪下擺臂上,控制方向前輪的整體對稱。主要作用是負責前輪的前傾角,保持方向輪的循跡能力;
3.前輪避震塔塔頂平衡拉桿(港澳俗稱:頂巴。選裝件)
——設計安裝于前避震塔塔頂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強機艙與前部車身的剛性,抵消離心橫向扭力造成的車架形變(嚴重時的形變能造成塔頂撕裂),改善車輛的過彎能力,提高過彎速度,減小車身受離心力作用而產生的側傾角度;
4.前底橫梁平衡拉桿(俗稱:前底吧。選裝件)
——設計安裝于前橋與車架底盤前方的連接部位。主要作用是增強前底橫梁(前橋)與底盤的連接強度,減小離心力與車身扭曲造成的前橋位移形變,其主要作用同樣是改善過彎性能;
5.后輪避震塔塔頂平衡拉桿(俗稱:后頂吧。選裝件)
——設計安裝于后避震塔塔頂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強車尾箱的強度,減小車廂后部由離心力造成的橫向扭曲,減小過彎時車尾部的側傾度,提高車輛過彎性能;
6.后橋懸掛增強平衡拉桿(俗稱:后底吧。選裝件)
——設計安裝于后橋與車架底盤后方的連接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加強后橋與車架的連接強度;
7.車架(車身)底盤增強平衡拉桿(組件)
——設計安裝于車架底盤的中間部位,主要作用是加強車架底盤的整體剛性。
平衡桿的硬度是由制作的材質、桿身、桿徑、桿臂的長度以及和桿身所成的角度所決定。桿身的長度越長則硬度越軟,反之桿臂的長度越長卻會增加其硬度。受限于車寬所以桿身的長度幾乎不太能改變,但桿徑和桿臂的長度卻是比較容易調整。一般來說平衡桿的材質都大同小異,所以要改變平衡桿的硬度都是由改變桿徑來達成。
此外由于杠桿原理的作用,改變懸吊臂與平衡桿臂的的連接點就可改變桿臂的力矩,而可調式平衡桿就是由這里著手。此外,把固定平衡桿的橡皮櫬墊換成硬的材質會有您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實際的測試中,使用一支直徑0.8英吋的平衡桿配上硬質的襯墊和使用直徑1.0英吋的平衡桿配上橡皮襯墊具有同的效果。
平衡桿的效果就表現在過彎時的側傾,要了解側傾的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照相機拍下極限過彎時的照片,然后在照片上量出側傾角度,更換較硬的平衡桿后在依同樣的方式再拍一次,比較兩次的角度就可判斷出不同。要去計算所需平衡桿的硬度是很復雜的,不但要考慮自身的硬度更要考慮和彈簧的搭配,因此唯有不斷的測試再測試,這是底盤設定上的不二法門。
當你決定改裝你的底盤時,除了彈簧和避震器的搭配外,你更應該要好好考慮你的平衡桿,這種學問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豐富的經驗和不斷的嘗試上,而改裝的真正樂趣就在這里。
汽車要合理加裝平衡桿:對很多人來說平衡桿只是一支不起眼的鐵桿子,但你也許不知道這鐵桿子將對你的車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是你從未真正了解它的功用。1:平衡桿的作用當左右兩輪行經相同的路面凸起或窟窿時,平衡桿并不會產生作用。但是如果左右輪分別通過不同路面凸起或窟窿時,也就是左右兩輪的水平高度不同時,會造成桿身的扭轉,產生防傾阻力抑制車身滾動。也就是說當左右兩邊的懸吊上下同步動作時平衡桿就不會發(fā)生作用,只有在左右兩邊懸吊因為路面起伏或轉向過彎造成的不同步動作時平衡桿才產生作用。平衡桿只有在作用時才會使行路性變硬,不像硬的彈簧會全面的使行路性變硬。如果要完全靠彈簧來減少車身的側傾那可能需要非常硬的彈簧,更要用阻尼系數很高的避震器來抑制彈簧的彈跳,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去承受硬的彈簧和避震器所造成諸如行路性、行經不平路面時循跡性不良的后遺癥。但是如果配合適當的平衡桿不但可以減少側傾,更不必犧牲應有的舒適性和循跡性。因此,平衡桿和彈簧的搭配是達成行路性和操控性妥協的最可行方法。2:注意 平衡桿并不是亂加的,一定要看好質地和做工,-平衡桿并不是說強度越高越好,也并不是說越有韌性越好,強度過高,時間長了會讓你懸掛上面,就是你安裝平衡桿在車身上打洞的位置,發(fā)生變形(因為平衡桿剛性太好了高速過彎時候產生的扭曲并不能讓平衡桿的韌性把這個力道卸掉,所以這個力道就讓車身變形了,因為車身的鋼板相對來說更軟)。而過軟的平衡桿起不到提高車身剛性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