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主辦的“2008中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東風公司副總經理、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童東城,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fā)部主任徐長明,通用汽車中國總裁甘文維,德爾福公司亞太區(qū)總裁全春澤等四人應邀參加論壇并就“高油價下中國汽車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主題進行了積極而深入的高峰對話。
如何應對油價上漲局面?
童東城: 眾所周知,國際油價已經超過140美元一桶了。我想,現在有兩個不可爭辯的事實。第一,必須承認油價現在的漲幅是一種社會存在。第二,我們必須要采取應對措施,這個應對措施正是確保中國汽車工業(yè)健康發(fā)展的一個前提。那么,作為企業(yè)來說,我覺得有兩個責任。第一個責任就是要通過技術升級去開發(fā)更多節(jié)能減排的產品,來滿足我們的客戶。第二個責任還是要通過技術升級,尋找更多的可替代能源。尋找可替代能源是全社會的責任,而不僅僅是一個企業(yè),一個學科的責任。這樣就必然使得我們企業(yè)和企業(yè)之間要有相應的聯(lián)合。作為企業(yè)內部來說的話,叫做橫向的組合,或者是說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國家在法規(guī)和政策上也要對高耗能行業(yè)制訂更加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消費者來說的話,大家更應該理智一點去看待當前能源和社會發(fā)展的現實,在高耗能的個人消費上多一些理智,使地球的生命延長一些。
徐長明: 現在國際社會對油價高速增長,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供給有限,有的認為是美國的熱錢追捧。因素可能很多,但是不管怎么樣,現在的油價將來不一定能夠維持得住的?;謴偷饺氖涝煌?,可能性比較小了。伴隨著高油價的背景,汽車企業(yè)必須要抉擇,消費者也要依據油價水平來做買車的決定。這樣才能保證汽車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春澤:我是韓國人,我是1971年去的美國。我記得那時候,油價還是每加侖30美分。那么現在美國的油價是每加侖4美元。
我記得在70年代初的時候,日本的一些汽車企業(yè)開始進軍美國汽車市場。1976年時,我在通用汽車公司,當時我們沒有把日本的汽車公司看作是一個對手。因為那個時候日本企業(yè)所生產的都是小排量的小車,美國人當時不喜歡開小車的。但是每次出現石油危機的時候,日本的汽車份額就會超過像通用、福特、德爾福這樣的企業(yè)。
我認為,車的大小其實和油價之間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的。大家買小車主要是因為小車的燃油經濟性相對來說更好一些。德爾福也在致力于混合動力車的研究,我個人對于混合動力汽車在未來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非??春?。
我們也非常關注像乙醇這樣的生物燃油。德爾福也一直致力于在生物燃油技術方面的一些研發(fā)。就汽車零部件這個角度而言,目前我們已經為全球250款汽車提供了關于生物燃油方面的零部件。在未來,高油價的現狀可能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小車,我們也需要把更多的研發(fā)力量集中在相關技術的開發(fā)上。
甘文維:我非常同意前面幾位的觀點。作為汽車行業(yè)的一分子,我們必須面對目前油價非常高的現狀,也必須來解決汽車可能會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的問題。但是,我并不認為有一個靈丹妙藥可以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我們可能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來迎戰(zhàn)面臨的挑戰(zhàn)。比如說,在環(huán)境環(huán)保方面,我們一定要確保能夠運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提升燃油的品質。同時也能夠提升發(fā)動機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汽車的排放。現在已經有很多技術運用在我們的汽車上。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未來確保不斷開發(fā)和更新技術。
從通用汽車來講,接下去幾個月的時間內我們也會在中國推出混合動力汽車。除此之外,我們也需要和相關的大學,以及學術機構進行合作,利用中國這個領域的人才,加速技術開發(fā)的速度。我們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幫助我們非常順暢地進入到下一代汽車的發(fā)展轉型,還有技術、基礎設施等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如何看待大排量車型在中國市場更受歡迎?
童東城:從眼前情況來看,這個油價還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說我們將來漲到11塊、12塊的話那才是與國際接軌。這個主要是同整個世界油品市場的價格來評論的。那么這種現象是否構成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致命的打擊呢,我覺得現在還為時過早。沒有汽車,我們還有別的東西來替代,我們不會再回到步行時代。
我覺得你剛才提到的現象和中華民族的一些思維觀念有關系。但是我相信,小排量車在石油價格漲勢的情況下,在我們消費者越來越理智的情況下,還是有它成長、發(fā)展、提升的過程的。這個趨勢不會改變,暫時的現象不代表未來。
徐長明: 童總已經說了,我簡單說一下,應該說中國的油價不說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但也是很便宜的。將來油價漲上去了以后,大排量車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另外,從需求角度來說的話,中國確實有一個傳統(tǒng)文化,大就是好。只要有錢,肯定是大房子,大車,大排量。政策上應該會有一些調整,把大排量、高油耗的車的比例降下來。盡管有錢人也會買,但是政策上要做調整。國際上,歐洲盛行小車,巴西如此,南非、日本也是如此。現在全世界以大排量車為主的就是美國。
我們國家要想使汽車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小康社會,必須要讓老百姓有車。這個是不容置疑的,但都是大車肯定承受不住,要在政策上做一些調整。我們也在呼吁,在研究,建議把把購置附加稅也進行調整。日本大車和小車是不一樣的,最小級別的車,一年保養(yǎng)費就是一萬日元,最大的是七萬日元。
我覺得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政策,現在是非出臺不可的時候了。
全春澤:我會把中國和印度來做一個比較。印度從整個汽車市場和汽車技術方面來講可能要落后于中國十年。印度人一開始在沒錢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買摩托車,等開始有錢的時候,他們就買一些小車。但是,我們看一下中國的汽車市場,在它剛剛開始起步和開放的時候,最早開始賣的是大車。那些有錢人,還有政府的人都是在買一些大車開,一開始并沒有推出或者是重視小車。
現在中國的中產階級也想要買車了。我也看到了在德爾福有很多30-35歲左右的員工想買車。這些人也并沒有太多的錢。正是因為他們并沒有太多的錢,出現了油價高等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就連小車也不想買了。而對于有錢人來講,不管油價怎么漲,他們還是可以買車。但是,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中產階級還是會進入到購車大潮當中,總體來講可能會和印度一樣,從買比較便宜的車入手。
我也一直在跟美國的德爾福同事交談,根據從印度市場所看到的情況,我們非常關注小排量汽車的技術。當時在印度出現2500美元的車,很多人說這是不可能的。從我的觀察來講,印度基本上是把整個汽車制造的流程從頭到尾都進行了很多變化,包括供應鏈也有很多革新。正是因為這一整套的變化才能生產出2500美元的、非常便宜的車。那么,歸根到底這是一個時間的問題。隨著中國的中產階級更加有錢,他們也會開始購買一些小型的車??赡苓@個比例、這個量會比有錢人買大車更多。
甘文維:首先,在中國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小車,或者是關注小排量車的發(fā)動機。這種現象并不是一個新現象。目前我們在中國銷售的80%的汽車都是四缸的汽車,這個趨勢我覺得已經是開始了。隨著越來越多的私人用戶購買小汽車,他們會更加關注比如說價格、燃油經濟性等。但是,未來隨著油價的高升,這個趨勢會快速發(fā)展。
我們還可以看到,對于那些中型的,或者是大型的車來講,也可以通過技術的解決方案,不見得說大車一定就是非常耗油的。對于消費者來講,他也不希望每個人的車都是一樣的,他們也有個性化的需求。在未來,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實現不同的車型都能夠在燃油經濟性上有所提升,不僅是小車才有燃油經濟性。
汽車企業(yè)如何履行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社會責任?
童東城: 東風肯定會首先響應國家號召,建立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是我們的責任。東風在汽車行業(yè)中,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事實上我們過去是這樣子,今天是這樣,我想我們將來還是這樣子。我舉一些數據可以說明我們過去是這樣的。我們在技術開發(fā)投入上面,40%的資金是用于新能源和排放法規(guī)的。我們在制造投入里面,有30%的資金是運用于資源的節(jié)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環(huán)境的治理。這兩組數據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什么?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東風的商品在環(huán)保領域里已經完全按照國家排放法規(guī)來組織實施,并且我們在未來國Ⅳ排放、國Ⅴ排放上有足夠的技術儲備。
同時,我們的混合動力車已經在武漢市五條公交線路上進行全面運營。在電動車領域,我們的研究在國內已經很深了,在國家“863”計劃中,東風承擔了大量的任務。還有,我們在制造領域,應該說每年在新材料運用上的資金占科技開發(fā)費用的10%左右。因此,東風可以負責任地說,過去我們做到了,現在我們做到了,未來我們還將在這個領域里面做得更好。
徐長明: 關于環(huán)保和節(jié)能這個方面,我覺得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必須要這樣去做,必須要承擔這個責任。從世界汽車業(yè)發(fā)展來看,第一個百年,汽車改變了世界,汽車讓城市布局改變了,大家可以住城市別墅。從1996年以后,是世界環(huán)境改變汽車的一個時代。我認為世界如此,中國也是一樣。中國必須在安全、環(huán)保、節(jié)能這幾個方面不斷地出臺標準。這樣的話,企業(yè)才會主動地承擔責任。政府也要盡快地把這個標準構造出來。
甘文維:從通用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有幾個方法。首先,我們會和中國的大學以及相關的政府部門進行合作,找出不同的能源來源,或者是找出不同替代能源的解決方法。
第二,我們會動用大量的資金、資源運用于在中國的研發(fā),使最新的相關技術可以更快應用到中國市場上來。
第三,其實有很多的技術解決方案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可能比較貴。下一步,包括智能技術出臺之后,我們也希望跟政府進行合作,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從而使得整個的轉換過程能夠更加快速。
如果我們能夠把剛才所說的工作都做好,大家都共同努力和合作的話,整個汽車行業(yè)未來肯定會取得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享受到更加自由、順暢的交通。
全春澤:德爾福從技術方面來講,特別是在電子系統(tǒng)方面來講,是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未來可以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此外,包括對于引擎管理,以及對尾氣的排放、電子系統(tǒng)都會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德爾福的發(fā)動機控制管理系統(tǒng)也是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很多企業(yè)對我們這個技術都非常感興趣,希望利用這個技術幫助他們的產品,包括他們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更加環(huán)保。
另外,德爾福還有非常強的一個技術領域,就是在柴油發(fā)動機方面。我們有柴油共軌供給系統(tǒng)。如果大家不太熟悉的話,可能是對柴油發(fā)動機有一些誤解。其實現在的柴油發(fā)動機相對于汽油發(fā)動機來講,并不是像三四十年前那么糟糕。很多情況下,柴油發(fā)動機的尾氣其實要比汽油的更加干凈。在過去,很多人都不喜歡,不愿意購買柴油發(fā)動機的車,覺得并不是非常干凈,覺得柴油發(fā)動機的車抖動得更加厲害。但是現在再來比較柴油和汽油發(fā)動機,你會發(fā)現,其實不管是從振動性,還是從尾氣排放來講,柴油發(fā)動機并不比汽油發(fā)動機差。在歐洲市場上,柴油發(fā)動機占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
說到混合動力技術,德爾福在這個領域的研發(fā)已經有超過20年的時間,我們現在有非常成熟的混合動力發(fā)動機技術,能夠運用到現在的車上,而且我們已經為福特提供了很多這方面的技術。包括生物燃油領域,也是德爾福非常關注的,也能夠對環(huán)保作出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