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上海,這一南一北兩個城市因為分別孕育了一汽和上汽兩大汽車集團而成為了中國車壇“爭霸賽”的主戰(zhàn)場。自今年4月份以來,一汽連續(xù)2個月趕超上汽,兩大主賽場也因此而再燃烽火硝煙。
一時間,一汽、上汽雌雄難決。
2006年,上汽集團以全年134萬輛的銷售業(yè)績撼動了一汽集團保持多年的“行業(yè)霸主”地位,成功登上了冠軍寶座。然而,風云變幻的市場并不能讓上汽從此高枕無憂,盡管今年1至5月份,上汽仍以64萬輛的業(yè)績保持了行業(yè)領先的地位,但是從4、5月份的單月銷售成績來看,一汽已經超過上汽,且大有收復“失地”的氣勢。
為了坐上冠軍寶座,不論是一汽還是上汽,都在鉚足了勁兒暗自發(fā)力。如此看來,一場關于爭奪“老大”地位的激烈戰(zhàn)斗在所難免。
一汽借得重卡東風
5月份的市場數據剛一出爐,一汽集團就在心中暗喜,盡管只是以5000余輛的微弱優(yōu)勢超過上汽,但至少穩(wěn)住了4月份以來的領先趨勢。
今年3月份時,上汽集團還以8000輛左右的優(yōu)勢領先一汽,但是到了4月份,一汽集團就比上汽多銷了1000余輛,而到5月份時,這個數字仍在繼續(xù)上升。此時,一汽集團的單月總銷量為11.56萬輛,上汽集團的單月總銷量為11.02萬輛。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fā)部主任、高級經濟師徐長明認為,一汽趕超上汽最大的動力來自于商用車板塊。“今年以來全國商用車市場增長很快,在商用車領域根基較深的一汽毫無疑問可以借到這股東風,而上汽目前在這一板塊還有所欠缺?!?nbsp;
徐長明的觀點有數據為證。5月份,一汽集團銷量同比增長21%,其中,轎車板塊的增幅達17.7%,而中重卡板塊的增幅則高達70.2%。
今年1至5月份,商用車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產銷分別達到110.27萬輛和107.35萬輛,同比增長24.30%和24.36%,增幅均超過了乘用車。其中,重卡市場在經歷了2005年的低迷以及2006年的恢復性增長后,今年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噴發(fā),平均增長速度不低于50%,部分企業(yè)更是以接近100%的速度演繹增長神話。
與上汽相比,一汽因為解放等卡車品牌根基深厚,在商用車板塊無疑更具有優(yōu)勢。在5月份的商用車企業(yè)銷量排名中,一汽以2.2萬輛的市場業(yè)績僅次于北汽福田和東風汽車排名第三。因此,當一汽借著“持續(xù)高燒”的商用車尤其是重卡市場扶搖直上的時候,缺乏商用車板塊支撐的上汽只得望洋興嘆。
此外,一汽-大眾銷量的大幅上揚也為一汽整體業(yè)績的攀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5月份,在營銷變革中成效卓著的一汽-大眾以4萬輛的銷售業(yè)績重回乘用車銷量排行榜的榜首。
不過,與商用車相比,乘用車銷量對一汽整體業(yè)績的拉動并不十分明顯。因為雖然一汽-大眾沖到了榜首位置,但一汽豐田卻因進入產品調整期意外跌出前10,天津一汽夏利也稍顯后勁乏力。相比上汽旗下的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眾、上海通用3員“虎將”同時發(fā)威,一汽還略顯得勢弱了一些。
“王者”之爭
“其實照我看來,一汽和上汽勢均力敵,各有優(yōu)勢也各有短板,可能此時是這個領先,彼時又是那個領先,但真要分出個勝負,還不是現在能看得出來的。”徐長明說。
的確,一汽、上汽無論誰的排名更靠前,相互間咬得都很緊,差別并不大。長遠來看,雙方都在為自己更強勁地發(fā)力打基礎、埋伏筆,若以一時的勝負論英雄也未免武斷,但就雙方今年的布局和走向來看,一汽仍將會在短期內的較量中略占上風。
首先,從目前市場最為火爆的商用車板塊來看,一汽的根基比上汽更穩(wěn)、更扎實,市場基礎也好得多。
雖然在看到商用車領域蘊藏的巨大商機后,上汽聯手依維柯收購了重慶紅巖,其構想就是在3到5年內實現重卡市場份額10%,將重慶建設成西部無可爭議的重卡生產基地。
此舉顯然對上汽強化商用車板塊、彌補產業(yè)鏈意義非凡,而且“上汽的資金與管理+依維柯的技術+紅巖的生產線”組合優(yōu)勢互補,但限于建設周期,上汽商用車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更何況,重卡領域的合資鮮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其中合資品牌價格較高、合資方不能同心協力是最大的障礙。因此,上汽依維柯紅巖前景如何,三方關系能否協調,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下半年,隨著凝聚了解放自主研發(fā)精髓的J6上市,一汽勢必會在重卡領域有更大的作為,與上汽相比,也能在商用車領域繼續(xù)保持絕對領先的優(yōu)勢。業(yè)內專家分析認為,重卡需求結構向高端演進、出口的快速增長等都是推動重卡市場高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敖夥臞6跟市場的匹配度很高,相信能搶到不小的份額。”徐長明對此也信心十足。
其次,從乘用車板塊來看,雙方實力相差并不大,上汽有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等“虎將”,一汽也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一汽馬自達和天津一汽夏利等“猛將”。
雖然從目前的市場業(yè)績來看,上汽乘用車稍占優(yōu)勢,但是下半年,一汽豐田卡羅拉將進入“上量期”,一汽-大眾速騰自價格調整之后銷量大幅攀升,這一趨勢仍將延續(xù),而邁騰也將正式上市,且極有可能直接沖擊上海大眾帕薩特。綜合判斷,一汽在乘用車領域的銷量大幅上揚是必然的趨勢。
當然,上海大眾也推出了重磅炸彈——斯柯達明銳,盡管這款車性價比很高,但是斯柯達這個品牌在中國的認可度還比較低,真正發(fā)力還需要一個預熱期,這也不是短期內能見成效的。不過長遠來看,如果斯柯達品牌能運作成功,對于補充上海大眾在家用轎車領域的空缺很有幫助,也能有效地拉動市場銷量。
第三,雖然一汽、上汽都在斥巨資打造自主品牌,但是目前兩者的自主品牌都處在蓄勢階段,短期內難以憑此分出勝負。
一汽的思路是在原有紅旗品牌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在與跨國企業(yè)合資的過程中爭取到技術平臺,全面拓展產品線;而上汽的思路則是通過海外并購,利用別人的技術打造自己的品牌。
兩者相比,一汽自主品牌的優(yōu)勢在于摸索時間較長,產品規(guī)劃也較為系統完善,有紅旗品牌的基礎,銷售網絡也比較健全完善,同時一汽還掌握了底盤、發(fā)動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fā)技術,今后在自主方面還將有大動作陸續(xù)推出。
上汽由于通過并購直接拿到了國外成熟品牌的先進技術,起點較高,而之前的一系列營銷推廣動作也堪稱大手筆,但這種被稱為自主發(fā)展“第三條道路”的模式并沒有成功經驗可供借鑒,在品牌推廣、技術消化方面仍存在不小的風險,整個營銷網絡也有待完善。
從長遠來看,自主品牌將是雙方“決戰(zhàn)”的關鍵。當然,不管是誰在自主的探索中占了上風,取得了成功,都將對整個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產生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