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和日系車走強,車市兩極分化加劇,因而座次變化顯著。
2017年,對中國車市將是“洗牌之年”,僅以銷量為觀察維度,自主車企、日系車企、轎車車型等都可能在這一年遭遇王座移交。
在層次上介于車企和車型之間的品牌,它的銷量排行榜次序同樣被打亂,既有本田、吉利、傳祺這樣的得意者,也有現(xiàn)代、北汽等失落者?!斑x擇性增長”成為車市主旋律之后,馬太效應愈發(fā)顯著。
德系在中國整體表現(xiàn)到底是好還是差?大眾冠軍位置還能否坐穩(wěn)?如今勢頭兇猛的幾大品牌,當前的速度還可以維持多久?
從LMC Automotive公司提供的榜單里,那些看上去一個個冷冰冰的數(shù)字,在深究市場者眼里,卻起到了聞弦歌而知雅意的效果。
大眾本田,海水火焰
翻開LMC Automotive前7個月中國市場乘用車品牌TOP20銷量榜,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冠亞軍——大眾和本田。
按外資車企集團劃分,通用汽車還可能將大眾集團趕下在華銷量冠軍的寶座;按合資車企統(tǒng)計,上汽通用亦有概率擊敗南北大眾;然而,按照單一品牌計算,大眾在中國的領先地位已經(jīng)寫下了一個眾所周知的神話:
迄今唯一單月銷量能破20萬輛/年度銷量能破200萬、300萬輛大關的品牌;
迄今唯一乘用車市場份額過10%的品牌;
自LMC Automotive根據(jù)乘聯(lián)會和中汽協(xié)整理中國銷量榜以來,從未將冠軍寶座旁落的品牌……
不過,大眾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xiàn)卻并不能讓穆倫抑或海茲曼深感滿意,2014年以來有多個月份在華銷量開倒車,甚至2015全年銷量罕見出現(xiàn)同比下降。只是從前7個月銷量看,大眾卻是在真正復蘇中。
由于自主品牌崛起奪走入門A級車份額等多方面因素,大眾2017年在華開局不利,一直到前4個月累計銷量都還只能勉強持平上面。但隨著途昂、途觀L等一批SUV上市并且銷量爬坡,大眾終于從5月開始了真正的復蘇。到7月份,大眾品牌國內(nèi)銷量已經(jīng)回歸到同比增長7%的水平,比乘用車大盤(按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同比增長5.7%)情況還略好一籌,前7個月銷量同比增長3%至1,710,748輛,今年大眾品牌超過300萬輛、大眾集團超過400萬輛可以算是板上釘釘了。
至于摘銀的本田,從去年全年銷量擊敗豐田開始,便憑借SUV和轎車雙線發(fā)力,一路高奏凱歌。不可否認,一度在華被低估的本田,如今憑借強大的產(chǎn)品力以及深入人心的“工匠精神”形象,達到了應有的位置。2017年4月,本田首次奪得中國市場汽車品牌銷量亞軍,到7月份更是以777,398輛的累計銷量坐穩(wěn)了第二把交椅。
除去神話般的大眾品牌,中國車市的亞軍位置向來“城頭變幻大王旗”。今年3月份還是長安排在第2,但隨著4月調(diào)整庫存的序幕拉開,長安甚至連自主冠軍的地位都無法維持;倘若將鏡頭拉遠一些,回到2016年全年,則這個位置屬于別克,昂科威、英朗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再遙遠一些的2012年,當時的亞軍現(xiàn)代將這個位置保持了很長時間,而本田那時只能排在第7位。
那大眾本田這兩大品牌能繼續(xù)穩(wěn)坐現(xiàn)在的位置么?
長期以來,大眾和本田分別作為德系與日系的最典型代表(至少是之一)備受關注。如今它們的處境和態(tài)勢,卻存在截然相反的長短板,正如海水和火焰的反差。
大眾集團全球有300多款車型,堪稱最為龐大豐富的產(chǎn)品線,其中大眾品牌占去大半。因此接下來大眾還有相當多的牌可以往中國市場砸下去——剛剛發(fā)布的T-Roc將成為一汽-大眾首款國產(chǎn)的大眾品牌SUV;途昂有望派生五座/轎跑版;高爾夫也將在不遠的將來換新到第八代……但是,大眾的問題在于,A級轎車的根基正在慢慢被侵蝕,而這恰恰是大眾在體量上最為倚重的板塊。7月份吉利帝豪零售銷量擊敗了桑塔納,宣告入門A級車不再是大眾獨大的天下。
與大眾相比,本田則是根基越發(fā)扎實——十代思域以出色的產(chǎn)品力與外觀,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即便出現(xiàn)燒機油的故障也不影響總體形象;產(chǎn)品布局越發(fā)全面壯大,B級SUV細分市場斬獲匪淺……但十代思域、新CR-V、繽智/XR-V都已經(jīng)全部祭出,除了剛剛問世的九代雅閣,本田接下來還有多少新牌可以打到中國市場?
在不斷開拓新細分市場、奠定基礎的過程中,本田或許將遭遇缺少足夠走量車型可以嶄新推出的尷尬;從疲軟走向復蘇,大眾則面對入門車細分市場根基開始晃動的挑戰(zhàn)。誰能發(fā)揮長處、解決短板,則將決定未來中國市場金銀牌的落向。
自主合資,分化愈顯
如果觀察本次乘用車品牌銷量排行榜,一大特點在于漲跌幅較為懸殊。前20名中,1-7月累計銷量增幅最大者吉利,同比暴漲89%至622,303輛;傳祺、奔馳、寶駿、本田、寶馬均高于20%增速。而跌幅最大的現(xiàn)代同比跳水41%,北汽、五菱、福特均是兩位數(shù)跌幅,還有因為跌出前20名的起亞同樣滑坡嚴重。
倘若回顧一下這些品牌今年的運行作為,不難發(fā)現(xiàn)誰推出有誠意的好車,輔以相應的渠道網(wǎng)絡力量,便能熱賣。反過來,以老車拉皮號稱新車、同堂銷售擠壓剩余價值,則是不夠明智的打法。雖然道理很簡單,但是倘若再關聯(lián)到研發(fā)技術實力、資金實力和企業(yè)文化等多重因素,則各家表現(xiàn)不一,于是造成了當前分化加劇的局面,強者恒強,弱者落馬。
按照系別劃分,自主品牌和日系車表現(xiàn)較為強勢。
本次榜單上,銷量前20位的乘用車排名里,中國自主品牌占去9個席位,接近一半;德系4家;日系美系均為3家;韓系1家,起亞跌到20名以外。筆者從2012年開始關注LMC中國車市品牌銷量榜,很多年份里中國自主品牌僅有哈弗、長安兩款能穩(wěn)居前20名,如果能拿下5個席位便叫人心生豪氣。成功把握SUV熱潮賦予的機遇,讓自主品牌迅速崛起。
從乘聯(lián)會各細分市場各系別零售銷量份額看,SUV已經(jīng)占據(jù)整個狹義乘用車市場41%份額,其中自主品牌占據(jù)SUV銷量的比重從2011年前后的36%一路攀升到2016年的58%,今年以來即便出現(xiàn)了大量廉價低質(zhì)自主SUV“腰斬”,但份額仍在55%到60%之間浮動。
自主品牌中,表現(xiàn)上佳與成績不足者,可謂判若云泥。拿今年前7個月銷量排名對比2016年全年銷量排名,提升最快的上升了11位,這是吉利,自主品牌;下跌最明顯的掉落6位,這是北汽(北汽紳寶、北汽威旺等合計,東風類似,風神風行風度等都合計),同樣是自主品牌。
日系車的表現(xiàn)可以進一步證明中國市場的“兩極分化”趨勢。幾年前日系在前20品牌里一般有4到5個席位,不過由于馬自達增速不及自主搶眼,鈴木更是因為新車投放不足而暴跌,如今只剩下日系三強能夠繼續(xù)穩(wěn)居前20,但它們的排名都有所上升——真正詮釋了什么是“日系三強”的內(nèi)涵。
正因為多家品牌因自身的強弱受到市場洗牌,我們才能看到榜單上席位的變化與位次的更換如此令人昨舌。作為對比,輕型商用車品牌的銷量排名便相對穩(wěn)定,今年前7月累計銷量,和2016年全年銷量排名前10中,第1到第7位都保持不變。而這是由乘用車與商用車市場各自的特點所決定的。
隨著市場之手以馬太效應之名繼續(xù)推進,車企與品牌勢必在大浪淘沙中演繹出更多跌宕起伏。在殘酷中暗含天機,于枯燥里蘊藏奧義,車市內(nèi)涵無限,非靜心揣摩者所不能領悟,也的確非誠心耕耘者不能成功。